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杨家抗日风云录 > 第五十二章 拖有用吗?

第五十二章 拖有用吗?(1 / 1)

两大政策失败,换言之就是茅则冬的两大政策胜利。这两大政策一是分地,分地使得共产党有了取之不尽的人民支持和兵源;二是农村包围城市,城市没有粮食了。大家想一想,即使是现在没有粮食会是什么结局,当然是百物腾贵、物价飞涨。因为粮食是所有价格的核心价格、基础价格。

所以说,这更是体现了老江在军事上的片面,因为茅并不是完全用军队打败他的,甚至可以说到最后他都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再加上他一直忽视的这个兵无战心的问题,其实这一点在西安事变的前夜,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明杨虎成部早就和共产党过从甚密,他的身边甚至他的秘书长都是共产党,这些事情江结時早就得到了报告。明明东北军被共产党打得奇惨无比,你又不愿意给他补充,这对于一支军阀部队来说意味着什么,善于对付各种军阀的老江不可能不懂。所以说老江还把张杨逼得这么紧,并不是他一点都不懂事情的严重后果。

只能说张杨做这个事,太欠考虑,可以说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就是说,老江不是不知道张杨要是起了歹心他会有多么危险,而是百分之百的相信张杨不敢这么做。

这一点从西安事变发生后全中国的反应,就可以窥见端倪,由此可以解释老江为什么会这么大意。西安事变发生后,全中国唯一支持张杨的,只有一个山东的韩复榘。除了韩而外,所有地方实力派(也就是军阀)统统通电反对。态度最激烈的是知识界,几乎所有的大学教授群起对张杨口诛笔伐。还有一个阶层,那就是升斗小民、普通群众,也是极不赞成。老太太每天烧香磕头,祈祷委员长能平安归来。

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这要从好几个方面才能剖析明白。一是张杨,其中杨虎成素有反江之心,再加上部队剿匪损失惨重,部下情绪极大,对杨形成压力;而张雪良则主要是部下压力太大,在事变前一段时间,屡屡到张面前哭谏的军官可是一堆一堆的,更何况几个师被红军吃掉。对他们来说,一方面高估了老江不抵抗政策在全国人民当中受到的抵制;另一方面又低估了不抵抗政策在人民中的支持程度。

而对于那些地方实力派来说,其实和老江最有共鸣,都是基本认同老江拖延开战时间的策略,不想中国过早打仗从而惨败甚至亡国。可以说这些人和老江差不多,都是多多少少的恐日派。当然也都认同没有老江就没有全国一致抗日的局面,实际上杨才声就属于这一派。而那些知识界人士,有的也是这种观点;有的纯粹就是不喜欢张杨的军阀做派,这可是标准的以军乱政。

所以说实际上老江的拖延时间策略,其实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连那些地方实力派都能看出来老江在暗暗备战,老江还千方百计的在日本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敌意,真把鬼子当傻子么?只能说老江有一点没有完全看错,就是日本人内部确实存在很严重的路线放弃,所以江的步步退让、尤其是塘沽协定的确是起到了一定的延缓作用。

而普通老百姓之所以在老江回南京的当晚,南京城鞭炮据说响了整整一晚上。这其实和那些实力派也好、大学教授也好,想法不是一回事。老百姓就是怕打仗,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说句实话,中国真要是降了,老百姓还不是一样过。宋末、明末,老百姓又不是没过过亡国奴的日子。想让中国人像日本人那样有血性,太难太难了。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老江一方面在积极备战,一方面用不抵抗政策在对日虚与委蛇。但西安事变打乱了江的这种很好的战略设计,导致中日开战过早,从而使中国在抗战之初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这种观点我觉得是对历史的一种不但无用、而且歪曲的解读。

江结時确实在日记中记下了他的战略设计,主要是这样几条:最重要的,借着希特勒需要中国的钨矿,准备编练最多80个、最少60个德械师,这样就可以和日军掰一掰手腕了。其次就是在上海外围、江苏一带修筑几条国防工事,像法国的马其诺防线那样的。还有,存一笔钱,购买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作战飞机。差不多主要就是这三条吧。

但我要说这种设计也就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肥皂泡罢了。江编练德械师不能说不努力,光请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大概就有几千人,但练了几年练出来多少个德械师呢,真正全面配备德国武器、接受过德国顾问训练的大概只有87、88等三个师,很多人认为比较齐全的只有这三个师;还有一个算是编练最好的教导总队,勉强算三个师吧;再就有一个税警团,勉强算一个师。就这七个师,用了多长时间?其他几个师可以说连德械师都算不上,当时有一个奇特的称呼叫整理师。60个、80个师,要练到什么时候去?关键还不是这个,关键是这练好的德械师,个个都是袖珍版的德国师。什么意思呢?就是重火力严重缩编,配置也不太合理。实际上抗战后期美军帮江编练了最少70多个师,火力绝对超过德械师,又掌握着绝对制空权,但一方面打得奇烂无比,另一方面老江又基本舍不得用来打鬼子,所以我一点也不看好这个计划。

再说说国防工事,这个大家都知道,最后屁的作用都没起。很多回忆录都说这些工事净是豆腐渣工程,很多工事的钥匙都是在当地的村长、保长手里头,结果部队从上海退下来之后连工事门都打不开。要我说质量差确实有可能,但差到不能打仗就夸张了,那那些经常草草修筑的临时工事又是怎么打仗的?至于说没有钥匙进不去,这就纯粹是胡扯了,没有钥匙你枪托还砸不开吗?枪托不行你子弹都打不开锁吗?子弹不行你手留弹都炸不开吗?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从上海一撤就乱了营了,人人都忙着跑路,连老江爱如眼珠子的重炮都推到河里边去了,谁还顾得上钻进工事守一守。说穿了整个部队的最大问题是军官的问题,老江光忙着练德械师了,没有练他们如何撤退。其实这样的情况下关键就是个指挥的问题,所以我不认为给老江时间,他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买飞机的问题。买飞机的钱和任务老江委托给宋美零了,这一点还算正常,因为宋美零是航空委员会的负责人。但宋美零拿着这笔巨款没有马上买,而是把钱存到外国银行里面吃利息。因为钱不少,利息也是一笔大数目。宋美零是这样想的,反正现在还没有打,倒不如先挣点利息,等到开打的时候再买也不迟。让她傻眼的是,一开战美国等国马上宣布中立,不能向交战国卖武器,当然飞机更不能卖。这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谣言,因为我无论如何无法相信在美国受教育长大的宋美零,会不知道这个。再说,飞行员不需要先练手吗,等到开打再练是不是晚了点儿?作为中国空军之母的宋美零,会连这样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上面说的,还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老江的性格。

老江什么性格呢?前面说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固执。其实领导人可能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特点,因为固执代表着自信,一个摇摆不定的人是没法当好一个领导者的。大家可以想想丘吉尔是什么性格?也可以想想茅则冬是什么性格?别说领导者了,就是足球主教练,大家想想卡佩罗、穆里尼奥是什么性格?

为什么汪精未后来做了大汉奸?其实汪精未对于张雪良放弃东北,当初是极为反对的。但汪精未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他摇摆不定。他的摇摆不定不是因为见识不够,而是因为性格懦弱。

那么老江是不是就没有摇摆呢?恰恰相反,老江有时候会表现出一种令人迷惑不解的摇摆不定。就拿对待共产党的态度来说,他可以在几个月前还派人到处去找共产党接洽,也可以在几个月后非要对共产党赶尽杀绝。

江结時自己就在日记中说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能坚持正确的选择,而容易犹疑不定。那么江是汪精未那种懦弱之人吗?非也。恰恰相反,江的性格是极端强硬、极端坚韧的。在国民党的几次江汪对撼中,都是坚硬的江战胜了软弱的汪。

可以说,没有江的坚韧不拔,中国、起码是国民党,大概弄不好38年、39年、至迟40年就投降了。我和很多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江对抗战的最大贡献并不是初期的死拼,而是后来的死扛、不降,这不是普通意志力的人能做到的。虽然江打得确实不好,但江的宁死不降也有他应该有的历史价值和相应的历史地位。

最新小说: 催昭嫁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我的女友是诡异 三国美色 公主万福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霓裳铁衣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