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杨家抗日风云录 > 第五十章 两党分歧

第五十章 两党分歧(1 / 1)

对于杨玉嘉拉着老二投奔了共产党,说实在的杨才声理解但并不赞同。杨才声是从小在老革命杨宋清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的革命热情不能说就次于杨玉嘉。但自从辛亥革命前的同盟会开始,中国的一代革命青年,非常明显的有一个趋势,就是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对革命的认识就发生了分歧。其实国共两党的很多路线分歧,恰恰就像一个二十岁的革命者同一个四十岁的革命者之间的分歧。

【写历史我最头疼的就是不得不发很多议论,否则就无法把事情交代清楚。对于不喜欢看议论文的读者朋友,从第十三集(二)到第十三集(四),这三章您可以跳过去。好在本书的第一个高潮,就快要到了。】

从晚清开始,救中国成为一代革命青年的共识,这一点大家没有分歧。为什么要救中国,因为中国生病了,而且是病入膏肓的重病,必须得救。刚开始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豁出命来革命,是为了救中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发生那么多的革命之后,又把大权让给那些并非革命者的满清官僚、改良派绅士,其实就是这些热血青年表明自己心迹的方法。

但后来就发现这样是不行的,开始有人主张要把持革命的领导权,不能把权力让给那些投机分子甚至反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革命者中间就开始分化了。人毕竟是不一样的,有幼稚的就有成熟的,成熟的就慢慢发现,这就是争权夺利啊,所以这些人中就有一部分逐渐的不再是以革命做准则,而是以利益做准则。

而且时间长了革命者才发现,这革命并不是原来想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光不要命就可以的。这样大家就开始因为怎么样救中国发生矛盾。因为中国的事情太复杂了,病不光重,还太多了。所以种种不同的救国理论就开始冲突,有的人要革命救国、有的人要实业救国、有的人要科教救国,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是在同一种救国理论中,也是斗得死去活来。

其实国共两党都是属于主张革命救国的,但怎么样革命在两党之间发生了根本分歧。

实际上怎么样革命无非就是两个问题:第一谁来革命?其次革谁的命?这也就是茅则冬所说的谁是革命主力军、谁是革命对象换言之革命的目标是什么,这样两个问题。说实话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以及光复会等在这方面本身就有些含混不清。为什么呢?那就是这场革命是什么性质,在初期只有不成熟的解读。

邹容的《革命军》就非常明显的表露出,国民党(当然是在它正式成立之前)早期因为想主要依靠的革命主力军是一些会党武装,而这些会党基本上奉行的就是反清复明,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民族革命,目标就是推翻满清,实现汉人专政。为了和这些民间武装的思想合拍,所以中山先生开始发动的多次起义,主要就是以民族翻身的思想来鼓动革命。

杨才声的父亲杨宋清,就是陕西同盟会依靠的主要武装关中马队的大头领。杨宋清原来不叫杨宋清,而是叫杨宋青。但因为他立志要反清复明,所以就自己改名为杨宋清,给清王朝送终。还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字:光明,以示自己坚决光复大明的决心。后来杨才声嫌杨光明实在是过分直白,就自己改为光远。杨宋清虽然不高兴,但这时候满清已亡,他也就没有太在意。

但实际上从清初流传下来的主要以天地会为源流的民间会党,其内部早已乱七八糟,甚至很多已经变成了保皇派。比如民国时期的青红帮,红帮就是天地会一脉,而青帮干脆就是天地会的叛徒所建立,成了满清漕运的帮手,宗旨和红帮的反清复明正好相反。所以中山先生寄以厚望的十几次起义全都失败,偏偏反而是中山先生不太重视的运动新军结出了硕果。最后辛亥革命的主力军不是会党,而是满清自己培养的掘墓人:清末新军。

一是这个原因,二是中山先生这方面的思想也逐步深化。所以辛亥革命在民族分歧方面表现得并不明显,只有少数地区才出现了对满人的报复性屠杀,比如陕西就表现得相当残酷,西安满城被攻破后屠城非常残忍。

这是因为中山先生所主张的革命,已经不仅仅是民族革命,而是社会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主张,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反清复明了。

实际上即使是杨宋清这样极其坚定的反清复明人士,全中国没有谁还非坚持要把明皇室找到并扶上皇帝宝座。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压,大家都开始羡慕没有皇帝的美国,人人都对帝制极其反感。有趣的是,如果当时非要反清复明的话,还真有可能把湖南的一家姓朱的人黄袍加身。因为在满清几乎把明朝皇室后裔屠戮殆尽的情况下,这家人可是千辛万苦的保存着完整的皇室谱牒。他们家的一个后代,几十年后当上了共和国的总理。

既然是社会革命,要推翻帝制,所以国民党的第一个革命目标就是反封建。可是反封建对于中国来说,可不是仅仅推翻帝制这么简单。因为中国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就是地主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的土地,这个中国历史周期律中最最明显的土地所有制。几千年来这个封建制度的核心,不仅是王朝周期更替的内因,也是几十次农民大起义的直接诱因。那么在这第一个革命目标上,就发展出来国共两党的最大矛盾之一:如何对待土地革命?

这个矛盾不仅仅是思想认识上的矛盾,更严重的是阶级立场上的矛盾。虽然国共两党的绝大部分领导人,可以说都是地主阶级的后代,但麻烦的是国民党的立场站在地主一边,而共产党则背叛了自己的出身、站在了农民一边。所以,两党矛盾的一次大爆发就是北伐军进攻到湖南以后,湖南的农民打土豪如火如荼,而北伐军中的各级军官几乎都是地主子弟,这一下子就拉开了双方几十年剧烈冲突的序幕。

实际上这就反映出国共两党在准备依靠谁来革命这个根本问题上,是格格不入、甚至是截然对立的。很明显国民党想依靠资本家来搞资本主义,而地主可以慢慢发展成资本家,他们手里有钱啊。所以国民党不赞成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以暴力手段剥夺地主土地。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山先生除了提出一句平均地权的口号并没有任何实际办法。一直到国民党到了台湾之后,才用赎买的办法把台湾地主手里的土地买下来分给农民,完成了国民党版的土地革命。可是这种办法国民党在大陆時提都没提,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多钱。后来撤退的时候把大陆的钱都搬空了,台湾又小,才算是可以实行这个政策了。

可是共产党就主张分田地,因为共产党信奉的是马列主义。马克思早己在《资本论》中证明了,资本家的钱是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而地主的财富是佃农也就是农业工人创造出来的。既然这些钱是工人农民创造的,那么我们现在再拿回来分给他们有什么错?咱们先不管这套理论的对错,因为当时的共产党是绝对超级相信这个的。

这一下双方对于如何革命这分歧可太大了。而且,对于这场革命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反帝,双方也有很大的分歧。中国革命的第二个任务是反帝,这肯定是双方都认可的。因为中国当时已经是被各种第国主义压迫成半殖民地了,什么是半殖民地,就是快要亡国了。为什么救中国,首先就是因为这个。但在这方面,国共两党的分歧,比土地革命还要大。

因为国民党相信资本主义,他要依靠资产阶级还有那些想当资产阶级的所谓开明士绅,就是有资本主义见识的地主富农来革命,这就使得共产党压根就不相信国民党能够实现反帝这个革命目标。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尤其是那些大资产阶级,基本都是和各种第国主义的洋人纠缠不清的,利益千丝万缕,你要依靠他们反帝这不是与虎谋皮吗?为什么共产党特别不信任江结時,就是因为老江主要依靠的就是大资产阶级的江浙财团,为此不惜改信基督教和宋美零结婚。你这样的整天想着英美来支持你,你还能真正反帝吗?

在这方面双方互不信任的还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焦点,就是苏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共产主义。没有苏俄,可能就不会有共产党,最起码要晚几年。实际上当时不光是共产党,就是国民党中的左派,也是特别信奉苏俄的。为什么呢?

最新小说: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霓裳铁衣 三国美色 公主万福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催昭嫁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