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影响最大?18军先后产生了陈诚、罗卓英、黄维、胡琏、杨伯涛、李延年、周至柔和罗广文等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2个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联勤总司令、20多个军长。是国军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军事集团,被人们称做国军“王中王”。
陈诚是坚决的抗日将领。1930年他奉派去日本观看日军演习,回国后陈诚向江结時赠送了两样纪念品。一是“大演习纪念册”,陈诚在上面题字“伴君如伴虎”,表示中国不幸遇到日本这样的恶邻,在日本旁边处境极为艰危。二是一本“东岛风物彩片”相簿,陈诚在封面题写:“红映中华民族之血”。
陈诚在这本相簿里写道:“东岛进步,实肇始于甲午之役。勒索我赔款二万万两,及汉冶萍公司等,垄断中国之利权。数十年来强取豪夺,挹此注彼,始成其物质文明之突飞猛进。国人游彼邦者每眈享受之乐趣,而忽其所由来。余于十九年冬讨逆军事告竣,东渡观操,觉娱乐之念息,戒惧之心生。置此作为警惕。”陈诚这段话大意就是,日本的文明进步都是从我们中国抢去的财富,喝中国的血养肥了日本,预示中日之间终需一战。
陈诚的剿共态度也最为坚决,他的剿共损失是最大的。在几次围剿中,陈诚好多次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以至于杨杰骂陈诚就是一头猪,怎么能指望一头猪打胜仗呢?说穿了,在打军阀的时候是一只老虎的陈诚,打共产党差不多就是一只小绵羊了。
1936年10月,陈诚被老江召至洛阳,商讨抗战的基本战略。结论是中国准备打持久战、消耗战,应保持西北和西南基地,并计划诱使日寇自东向西仰攻。并订出对日作战的最后国防线,北自秦岭经豫西、鄂西、湘西,以达黔、滇。这条最后国防线,是退无可退的最后分界线。
实际上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并且打成大决战,逼日本扩大战争,这一战略除了百里先生起头之外,大员中就数陈诚最为支持这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淞沪会战的谋划,基本上一半是出于陈诚的。在淞沪之战爆发前一个月,陈诚曾经写信给江结時,他认为日本并无悔意,和平是没有希望了,应该尽速攻击,迅速肃清日本在我国境内租界区和各地的屯驻部队。
淞沪之战爆发前一个星期,在庐山负责军官训练团的陈诚,打电报给江结時:“抱积极战之目的,全面战之方针,始可得万一之和平,与一部之胜利。否则无法言战,更无法言和。”
陈诚反对何应钦等主和派的主张,认为我军主力应该在华北打歼灭战,而不能以小规模局部战争的方式,和日军对抗。他认为应该发动全面战争,主动肃清长江一带的日军,以免到头来处处设防的被动。
淞沪战事爆发的第二天即8月14日,江结時电召陈诚从庐山返回南京共商大计,陈在南京待了不到一天,又偕同熊式辉到了上海视察战场。
陈诚与熊式辉从上海战场回到南京,在老江面前,熊式辉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和日本打仗,陈诚则坚称现在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打的问题。陈诚说华北战局扩大势不可免,一旦日寇占有华北,必定从华北沿着平汉铁路直驱武汉。如此中国将被切割为东西两块,在战略上对我国极为不利。陈诚认为只有扩大淞沪战役的规模,转移日军的注意力,避免日军由北向南的攻势,转而诱导日军由东向西,沿着长江仰攻,这才对我有利。
这其实就是蒋百里的一贯主张。老江连声赞同:“打、打,我们一定要打!”老江遂大举增兵上海,日军也被迫继续扩大。
1937年8月24日,陈诚所部加入淞沪战场为左翼军。我军在敌炮火下牺牲惨重,仅仅能阻挡日军进逼。到了10月初,我军退守蕴藻滨南岸一线,江结時任命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淞沪战场全局指挥。
11月9日,松江、枫泾同时失陷,我军逐渐陷入敌军大包围之中,陈诚开始着手全线撤退的准备,他主张将部队撤退到国防线。江结時在电话中(这个时间应该还要早几天,也就是11月5号左右)不同意立即后撤,因为九国公约在布鲁塞尔的会议,老江命陈诚再撑三天。陈诚亲自到昆山一座宝塔内坐镇指挥,三日期满即全线撤退。
老江在1938年元旦,任命陈诚为武汉卫戍总司令。敌人先于38年5月攻陷徐州。6月21日,江在第三和第五战区之间成立了第九战区,划定湖口至南昌以西及长江以南为第九战区作战地带,任命陈诚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不久,日寇对武汉形成大包围态势,并从三个主要方向进犯武汉:一、沿长江西上;二、从南侧进占南昌、长沙和岳州,截断粤汉铁路;三、由皖北截断平汉铁路,突破大别山。
万家岭战役是武汉保卫战众多战役当中,战果最大的一场战斗。据陈诚的说法,我军在万家岭之役中,共歼灭日军四个联队。虽未彻底歼灭106师团,但这是中国的抗战中,最接近全歼日军一个完整师团的战绩。战斗中日军因为军官几乎全灭,被迫以飞机空投军官参加战斗,算得上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被打得最为狼狈的一场战役。战后106师团师团长承认,中国军队当时已经攻到了他的司令部附近不到100米。
从6月11日至10月25日,敌我双方在武汉会战中,至少投入了150万的兵力。其中日军伤亡照陈诚的估算为20万人以上,我军伤亡高达40万人。但好歹比淞沪会战的交换比,大大提高。陈诚作为武汉会战的指挥官,此役达成了中国的战略目的,从此日军基本上没有更大的进攻动能。
在抗战中,可以说陈诚麾下的六九两战区是整个抗战战绩比较辉煌的。国军在集团军到战区这一层级抗战战绩最高的将领薛岳,就属于陈诚的部下。而且陈诚对于薛岳的使用,也是非常大度。薛岳的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就是陈诚力排众议在老江面前争取的。陈诚作为正式的司令长官,从来都是让薛岳放手而为,从不乱插手。基本上薛岳成了事实上的司令长官,一直到最后陈诚推荐薛岳正式担任九战区司令长官。可以说,薛岳的抗战战绩,有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陈诚的信任和大度。
陈诚军事生涯的最大滑铁卢,非国共内战时期的东北莫属。陈诚在东北几个月,丢失部队十几万,丢失城池十几座。甚至他去的时候沈阳和长春间还能通火车,到他走时已经不通了。以至于当时东北有民谣唱: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在国大代表会上,很多人大喊“杀陈诚以谢国人”。
不过委座对陈诚,真的是信任有加。面对国大代表呼吁的“挥泪斩马谡”,老江直接说,我可不是诸葛亮,陈诚当然也不是马谡。
实际上国军在内战中的大溃败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更何况陈诚的军事能力本来就比较一般。他这个人很明显是长于治军但短于计略,甚至可以说陈诚在抗战中打日军的表现,要远远强于打供军。如果要从阴谋论的角度来阐释一番,很多人又会怀疑陈诚是不是共谍了。
其实陈诚这个人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就是忠诚。忠诚于谁?当然是江结時。江结時说不抵抗,陈诚虽然不赞成但也不反对。1937年春天的时候,陈诚邀请张发奎和黄琪翔等到温州、台州沿海一带视察地形。部下问他,内战停止了,国家总算统一了,国共两党曾经合作北伐,今后是否能合作抗战呢?陈诚回答说:“抗日迟早要抗日,但委员长的政略、战略思想,不是我们能够揣度的。我们只有眼从命令,不好随便揣测。”夏天抗战爆发,国民党内争议不决,陈诚认为:“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这是因为江结時说要抵抗,陈诚就非常积极的抗日。同样的,江结時要剿共,陈诚牺牲再惨重也是坚决打到底。
不仅仅是忠诚,陈诚还是最先树立江结時个人崇拜的人。陈诚在庐山主持军官训练团的时候,就提倡大家见到委座的时候,要立正敬礼。即使是接委座电话的时候,也要肃然立正。实际上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大会议室中老江一进来众人马上全体立正,这就是陈诚首先提出来的规矩。
但如果您以为陈诚就是靠溜须拍马才得到老江信任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他跟腆着脸说茅主席的话一句能顶一万句的林标可不是一回事。陈诚是少有的能为老江担骂名的将领,比如前面说过的淞沪会战的所谓伟大意义首先就是陈诚讲出来的。
但这绝不代表陈诚这个人是一个谄媚的小人。不但不是,陈诚这个人还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陈诚在国军中,是有名的廉洁,绝对的一尘不染。不但如此,陈诚还摆明车马跟所有不廉洁的腐败分子做斗争,绝不和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