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杨家抗日风云录 > 第一百九十七章 邓文仪

第一百九十七章 邓文仪(1 / 1)

邓文仪由于向往革命,他在上初中四年级的时候,中学还没有毕业就报名参加了当时广东革命政府的军政部长,同样也是湖南人的程潜创办的教导营学兵连,投身国民革命。这时候是1923年。

在学兵连邓文仪第一次听说了黄埔军校,1924年初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开学典礼上亲耳聆听了中山先生的训示。后来有一阵,他还在韶关随身侍卫中山先生一段时间。

1925年邓文仪跟杨才声、还有邓晓平等人,一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就在那个时候,他跟杨才声成了莫逆一生的好友。

1927年邓文仪随共产国际代表团回到中国。江结時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时候,他投靠了江结時,从此开始飞黄腾达。邓文仪是黄埔学生中,最早受到江结時重用的人之一,这个时间要比后来的胡宗南、杜聿明都早。他27年回国参加北伐军,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当时就授了少将军衔。可以说他大概是在李之龙之后,第三个当上将军的黄埔学生。

黄埔生中最早获得将军衔的是黄埔一期的李之龙。李之龙于1925年10月被调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当时授少将军衔,是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将军。1926年1月,原来的海军局长苏联人斯米洛夫离职回国,李之龙升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国民政府海军的最高首长,直接指挥各军舰,就是当时的海军总司令)。当时李之龙就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这个军衔与校长江结時是一样的,江结時也是中将,是1924年5月被授予的。所以李之龙就是最早获得中将军衔的黄埔生。

但一般都不讲这个李之龙。那是因为李之龙是共产党,而且很快就被老江以中山舰事件为由搞了下去。再说李之龙当的是海军中将不是陆军中将,他严格来说是汪精未提拔起来的,不能算是江结時的人。

而在陆军中,最早当上将军的黄埔生是胡宗南,胡宗南在27年5月升任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二团团长,所以国民党认为胡宗南是黄埔生的第一个将军,实际上胡当少将比李之龙晚了将近两年。到了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他获得中将军衔的时间比李之龙晚了整整5年。

从这个时间来看,邓文仪当上少将要比胡宗南晚一年,他应该是黄埔生的第三个将军。但邓文仪的这个将军非同小可,因为他是老江看中的接班人。

1928年邓文仪开始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侍从参谋,说白了就是江结時的侍从参谋之一。邓从31年起担任江结時的侍从秘书多年,当时任何人想见老江都必须通过他。其权势之大,炙手可热。江结時的侍卫张毓中曾经说:“当时的邓文仪先生,宠信之专,权势之高,少有出其右者。我常在机场、车站和重要场合中,看到党政军要员见到他,无不毕恭毕敬,行礼问候。”

1931年冬,在江结時授意下成立复兴社,邓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当时邓文仪兼任委座的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这个组织在1934年前同徐恩曾掌握的特工总部(也就是中统前身)和戴笠掌握的特务处(也就是军统前身)是三足鼎立的三大特务组织,其分支机构亦遍布全国各都市。

l934年7月南昌飞机场的飞机被火焚毁,江结時派邓文仪调查,这件事是邓文仪在江结時跟前失宠的开始。当时江结時一直在秘密进行对日备战,正在设法增强军力、尤其是空军。因为担心被日本人知悉,采取各种伪装或者掩护的手法。这一次飞机起火,事出蹊跷,江结時很怀疑是日本间谍收买汉奸,纵火烧毁飞机,导致筹建中的空军损失惨重。

但调查科调查的结果是意外失火,并无人为因素。江结時不信,命令再查,结果还是意外。江结時始终不信,就另外命令戴笠复查。结果戴笠短期内查出失火真相,找到人证物证,证明是人为纵火,并拘捕了有关人犯。对此江结時极为震怒,扣押了当时航空署的徐培根署长和邓文仪,换戴笠来兼任调查科科长。

不过这一次江结時只是给爱将一个教训,并没有真的一撸到底。不久邓被派任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武官,也就是在武官任上,邓文仪受命跟王名联络。王名不理他,他无奈求到了杨才声头上。这是35年他回南京述职的时候,江结時交代的。这个时间大约是35年的12月份。

1936年邓文仪回国,还被任命为复兴社和力行社的书记。说明老江还没有彻底改变对他的看法,只是认为他不能老老实实的调查汇报南昌机场失火案的案情,是存有私心。这当然是老江比较忌讳的错误,但说实话邓文仪并没有真正接受教训。

大家应该还记得,本书前面写西安事变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宋美龄跟何应钦的冲突。这个冲突集中在应不应该轰炸西安,其实轰炸西安的主要策划人就是贺衷寒跟邓文仪。

贺衷寒就是所谓的黄埔三杰之一,跟蒋先云、陈赓二人并称为黄埔一期最杰出的三个学兵之一。贺衷寒跟蒋先云、邓文仪有点像,都是军事差而政治强,当然这也反映出黄埔前几期的共同特点,都是打仗稀松,而政治思想教育抓的比较紧。

当时一些江结時的亲信部下(以一帮黄埔学生为主,带头的就是贺邓二人),很担心老江迫于张杨的压力,不得不低头,使中国的政局发生变化。这里面他们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跟共产党和解,改变坚决剿共的政策。便主张炸平西安,牺牲掉江结時,另推何应钦为领袖。

邓文仪作为主谋之一,等到老江被放回南京后,宋美龄向老江说明了这个内幕。邓文仪红的时候也得罪过不少人,这些人趁机落井下石。结果江一下子就把邓文仪看成眼中钉了,别说是见他,就是有人提到邓文仪的名字,老江也会大发雷霆。倒是贺衷寒,老江就没那么恨了,说到底贺毕竟不是江看中的接班人。

跟邓文仪非常要好的一帮老朋友,比如贺衷寒、袁守谦和萧赞育等人,见此也不敢在江面前为他说情。说实在的,这也不能怪老江发火。一个亲信到都想提拔为自己衣钵传人的心腹,到了关键时刻反而想要自己的老命,是个人都会深恶痛绝。

实际上在邓文仪身上,就能看出老江给自己选接班人是什么样的标准。邓文仪首先是个军人,这一点也不奇怪,在当时的中国,纯粹的文人肯定不能当接班人。

但并不是要求有什么大才。否则戴季陶也好,陈布雷也好,不是比邓文仪更加才高八斗。也不是打仗打得好,别说黄埔学生普遍这方面不怎么样,就是纯粹跟黄埔学生比,邓文仪很明显也是不会打仗的,他基本上就没有打过仗。

那么邓文仪身上有什么了不起的才能,使得江结時对他青眼有加呢?说穿了很简单,就是政治觉悟。当然在老江的眼里面,什么样的人是政治觉悟高的人,那只有一种:坚决反供。

其实在我看来邓文仪这个人,个人品质可能还真不错。虽然他没有公正处理南昌机场失火案,说明他为了某个朋友确实徇了私。但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因为委座想栽培他为接班人,而首先考虑恩主的生命安全。很明显他是优先考虑党和国家的大事。不管这些大事对错与否,起码我觉得邓文仪不是遇事先考虑自己的得失。

但是江结時是什么人?邓文仪这样子的“高觉悟”可不是江结時想要的,当然恐怕中国的任何一个领袖人物也不会要这样的接班人。

抗战开始以后贺衷寒任处长的军委会政训处,成立了一个抗敌宣传委员会。聘请了100多名委员,其中也有像郭沫若、叶浅予这样的民主和进步人士。这个委员会是社会组织不是官方机构,所以不必由江结時任命委员,而是由政训处处长聘请。借这个机会,贺衷寒才敢任命邓文仪为主任委员。

1937年冬,抗敌宣传委员会迁至武昌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因为战乱人员星散,很快便在无形中解散了。此时国府又在武昌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招收一批青年和干部受训,需要任命一个上校政治总教官。对这个比较清苦的职务,很多人不愿意干,只有邓文仪毛遂自荐,到处奔走托人找关系,一心想当总教官。

当时有人问他,你去担任训练团的总教官,恐怕不太合适吧(这个职位是校官,邓是多年的将军)。邓说只有这种工作,我在老头子(即江结時)那里也许才能通过。我如今和别人不同,只要有事做,总不愁将来没办法。后来老江知道了邓的任命很有些不快,好在大家替他说情,说他愿意痛改前非戴罪立功,老江也就再没说什么。

最新小说: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我的女友是诡异 公主万福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催昭嫁 霓裳铁衣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三国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