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杨家抗日风云录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冯治安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冯治安(1 / 1)

杨才声说不是你们在搞第二个满洲国,而是日本人想搞第二个满洲国。你真的不认为明轩是担心这个,而躲回他老家去了?张自忠说杨总,我总觉得现在就好像两个人吵架,本来人家没想打架,可是我们总嚷嚷着要先打,这不就眼看着挑逗人家来打我们。

杨才声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了,荩忱你真的看不出来日本人想打吗?你看看海光寺旁边的日军炮兵阵地,你看他们的炮口冲着哪里?

海河之行杨才声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两个人可以说有点不欢而散。杨才声拒绝了张自忠的挽留,当天晚上就离开了天津。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保定,他要去见冯治安。

冯治安这个人,算是一个军中的传奇。他参军时还不满16岁,刚开始是当伙夫。但冯治安特别好学,他常说“多做,多学,多见闻”。因为他做事情任劳任怨,又为人宽厚敦和,所以很快脱颖而出,慢慢的从一个伙夫成长为一个优秀军官。

冯治安是真正冯玉想的嫡系老部下,他参军入伍就是冯玉想的兵,后来一路提升。到了冯玉想发动北京政变的时候(1924年),他成为卫队旅旅长。可以说他就是张自忠的老长官,因为张自忠就是从卫队旅成长起来的。

五原誓师的时候,冯治安先是师长,后任23军军长,所以也可以算是杨才声的老部下。现在宋哲元回老家,他把整个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外交大权交托给北平市长秦德纯,而29军的军权呢?现在有一个说法是军权交给了冯治安。

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据我所知冯治安肯定指挥不了张自忠的38师。但宋哲元属意冯治安掌握整个29军这个心思应该是有的,因为刘汝明就说过:“二十九军的副军长虽自绍文(秦德纯)任北平市长以后就换了佟捷三(麟阁),可是军长的公事,多由仰之(冯治安)代看,所以仰之等于代理着军长。”这可能也是张自忠有意见的来由。

现在29军的各支部队,基本上是这样布防的:张自忠的38师,在天津附近,从廊坊到塘沽一带。冯治安的37师,驻防地区包括北平的南苑、丰台(注意这里,包括卢沟桥)到保定一带。赵登禹的132师,在河北的河间到大名一带。刘汝明的143师,就驻在以前的察哈尔。在南苑还有一个军训团,全部是北平的大学生,这个团由副军长佟麟阁负责。

冯治安现在是河北省主席,驻在保定。从天津到保定,为不引起注意,杨才声搭的是马车。到了保定以后,直接到原来的直隶总督署、现在的河北省政府求见冯治安。

河北省政府利用的就是原来清朝的直隶总督署,古色古香的大门非常气派。冯治安听说杨总来了,直接迎出省府大门,毕恭毕敬的迎进省府。

双方坐下后冯治安就说,我刚从秦市长那里回来,挺担心您独自去天津的。我这里您可以放心,我的一惯态度就是严正自卫、寸步不让。

杨才声当然对冯治安极为放心。日本人曾经对29军以及冀察高层进行过评价,把这些人分为三类:钦日派、知日派和抗日派。冯治安不仅是抗日派,日本人还称之为“顽固抗日派”。所以杨才声才没有急着跟冯治安见面。

两人未及寒暄,杨才声就指着冯治安办公室的大幅地图,说现在日军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北平,只剩下你们37师守着的这一块西南部。这里有平汉线的卢沟桥铁路桥,是现在华北连接华中的唯一咽喉要道。入夏以来日军的多次演习,基本是围绕着这一带。很明显原来被日军一部挤进丰台,是咱们的一个失策。那就是人家楔下的一根钉子,明轩真是太大意了。

日军的计划,我们不用侦查就可以知道,还是老一套,挑起军事冲突。现在已经明摆着,日本人对你们冀察政务委员会不满意,因为明轩最后拒绝发表华北自治的宣言。那么他们要怎么办还用想吗,一定是用军力把你们挤出去,那样平津最后就能掌握在他们手里。到时候,他们推代理人宣布自治也好,直接占领也好,中央都鞭长莫及。

冯治安说明轩本来是想借冀察一地发展,但现在看来很难实现。因为日本逼迫甚急,明轩不得已躲回老家去了。现在很明显日军不想单纯依靠我们,而是直接赤膊上阵了。最近一个月,日军的军事演习就达到十几次。而且装上了实弹,经常故意把炮弹或者子弹打偏。本来明轩在的时候,我们都是尽量压部队忍着点。现在明轩一走,日本人的挑衅越来越升级。我已经下令针锋相对,绝不再忍气吞声。

杨才声不急着见冯治安的原因,就是冯治安很明显没法命令张自忠的38师。至于37师自己,态度早就明了,杨才声用不着操什么心。现在林蔚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一带,运输储存一大批枪弹粮秣,以备打起来之需。这是南京中央对29军的支持,杨才声把这一批巨量的军需物资,跟冯治安做了详细的交代,并委托他跟赵登禹还有刘汝明做一下联系和安排。

别了冯治安,杨才声启程赴乐陵,宋哲元的老家。宋哲元能够到了今天的地位,那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冯玉想的五虎将当中,冯对宋哲元的评价可不低,说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冯玉想的这些评价可都是有所指的。宋哲元不仅仅作战勇猛,有大将之才,还有相当高的军事谋略,具备高级指挥官的素质。长城抗战,鉴于日军的炮火猛烈,宋哲元就提出夜袭日军,以大刀跟日军肉搏。当时大部分军官都反对,认为是追求日军更快的击溃我军,因为日军的优点就是有很强的白刃战能力。但真的打起来,大家才发现宋哲元判断得很准确。29军的大刀夜袭,还真是击中了日军的软肋,砍得鬼子溃不成军。

宋哲元的练兵,在冯玉想军中是有名的拔尖。他带的部队,总是训练水平最高。冯玉想手下历来有五虎将、十三太保的说法,实际上韩复榘只能算是十三太保中的一员,十三太保还是要比五虎将低一级。

在五虎将中,张之江、李鸣钟因为是冯玉祥起家时候的老兄弟,这才受冯重用,实则能力比较平庸。另外两个人,刘郁芬军事能力比较差,更适合做行政官员。军事比较强的是鹿钟麟,但鹿与宋相比,这方面还是略逊一筹。实际上宋哲元可以说是冯玉想的首席大将。

宋哲元刚开始进入军中跟随的是冯玉想的舅舅陆建章。陆是袁世凯手下大将,在陆建章手下宋认识了冯玉想。到了1912年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宋哲元是冯玉祥手下的哨长,也就是冯是营长、他是排长。从此以后,宋哲元一直跟着冯玉想。

宋哲元这个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颇富治理之才。他曾经在甘肃和陕西任职过地方,不管是剿匪还是与民休养生息,都搞得有声有色,曾被冯玉想夸为“弊绝风清、后顾无患”。

这个人不仅善于治理地方,而且心硬如铁。他曾经在陕西凤翔一次把五千陕军俘虏全部杀掉投进枯井中,当时他就和另一个领导坐在井边看着杀人,一边喝酒一边谈笑,面不改色。但他对老百姓是真好,他在几个地方离任時,百姓都依依不舍,焚香祝祷甚至有高喊万岁的。

宋哲元在江冯之间,很明显一直倾向于自己的老长官冯玉想。中原大战冯玉想失败之后,宋哲元跟很多西北军将领一块儿被迫投江,但很快宋就跟江翻脸了。他认为老江有四大弊端:施政不顾民生、用人不求贤能、财政不公开、政治不廉洁。说实话老江的这些短板,一直不能收服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心。

1933年长城抗战是宋哲元名扬天下的一战,他写的条幅“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经报纸一宣传,顷刻间成为人人敬仰的抗日英雄。这个时候,宋哲元是鲜明的反对江结時不抵抗政策的。但长城抗战的失败,对宋哲元的打击是很大的。长城抗战结束,第二十九军撤出长城阵地。宋哲元在下达撤退令的同时,特地昭告全军说:“我以三十万之大军,不能抗拒五万之敌人,真是奇耻大辱。现状到此地步,我们对于时局尚有何言?所可告者,仍本一往之精神,拼命到底而已!”

但到了几天后冯玉想在察哈尔组建抗日同盟军,宋却沉默了。宋哲元不支持抗日同盟军,主要原因应当是因为29军现在算是自己的部队了,宋哲元首次有了一定的军阀心态。次要原因就是宋不支持冯玉祥的联共和联俄,之所以宋后来会派人到陕北跟共产党接触,实际上还是出于想在华北自立反江的心思。

最新小说: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催昭嫁 公主万福 三国美色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我的女友是诡异 霓裳铁衣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